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实施细则[失效]

  (四)申请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的仲裁委员会成员及工作人员回避;
  (五)在规定时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基本义务:
  (一)遵守仲裁纪律和仲裁程序;
  (二)如实陈述案情,提供有关证据;
  (三)按规定交纳仲裁费,执行已生效的调解、仲裁决定。
  第七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两名代理人代为参加调解、仲裁活动,由代理人代为行使权利。被委托的代理人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集体劳动争议的职工当事人应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
  动,并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由集体争议职工签名的全权委托书;具有共同申请理由的职工一方人数在四至九人的劳动争议,可参照集体劳动争议处理。
  第八条 各级仲裁委员会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仲裁委员会成员名单报上级仲裁机关备案。
  仲裁委员会的成员由同级劳动行政机关、总工会和企业综合主管部门三方代表兼职组成。
  劳动行政机关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处(科、股),为同级仲裁委员会的办公室。
  第九条 省劳动局设立劳动争议仲裁指导机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各级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市仲载委员会受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并检查、指导县(区)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县(区)仲裁委员会受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并检查、指导企业开展调解工作。
  各级仲裁委员会、总工会都应负责指导本地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第十条 仲裁工作人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成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十一条 因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工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应从接到企业行政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仲裁期限的最后一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可顺延至节假日后第一个工作日。
  当事人确有正当理由,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的,经仲裁委员会认定,可适当延长申请期限。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