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目标与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合理储备、丰富市场、提高效益”的方针,在建设高效稳定的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同时,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形成新的产销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菜篮子”产品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宏观调控,努力提高本市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使副食品供应水平稳步增长。
(一)生产发展规划
根据我市人口增长,市场需求,生产潜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一步发展“三高”农业生产,促进“菜篮子”基地生产向现代化、企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菜篮子”产品的自给水平。
1.蔬菜业。稳定基地菜田面积,提高品种质量,增加蔬菜上市有效供应。1997年前蔬菜基地种植面积保持20万亩,到2000年达到23万亩,其中,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80%以上,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年总上市量118万吨,总量自给有余。
2.畜牧业。重点是稳定发展禽蛋,大力发展生猪,巩固提高奶牛饲养水平,努力开发珍禽养殖。
生猪:到1997年出栏量达181.9万头,产肉12.73万吨,自给率达到50%;2000年发展到年出栏量230万头,产肉16.1万吨,出栏量年均增长8.3%,自给率达到51.8%。
家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稳步发展。1997年出栏量1.24亿只,产肉15.5万吨;2000年出栏量1.3亿只,产肉16.25万吨,出栏量年均增长1.42%,自给有余;珍禽以引进培殖为主,“九五”期末力争有较大发展,其中鸵鸟饲养量达到5.8万头。
禽蛋:1997年产量达4.14万吨,自给率为70%;2000年达到4.5万吨,年均增长5.8%,自给率达75%。
牛奶:1997年奶牛饲养量1.11万头,产奶量2.905万吨;2000年奶牛饲养量达1.4万头,产奶量3.85万吨,年均增长7.14%。
3.水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水产资源优势,建设种苗基地,发展名优特生产,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相结合。大力发展远洋捕捞,进一步推广水库网箱养鱼。到200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3.425万吨,自给率达81.5%,“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4.52%。其中:
淡水养殖:2000年淡水养殖产量16万吨,年平均增长3.3%。
淡水捕捞:2000年淡水捕捞总产量1.55万吨,年平均增长4%。
海水养殖:2000年海水养殖总产量1.7万吨,年平均增长26.7%。
海洋捕捞:2000年海洋捕捞总产量达5.95万吨,年平均增长11.9%。
4.水果业。2000年多年生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90万亩,总产量50.2万吨,总量自给有余。其中荔枝38万亩,柑桔8万亩,香大蕉12万亩,龙眼10万亩,其他水果22万亩。
(二)流通发展规划
1.总体思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广州市商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副食品流通业的发展,完善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行业结构合理、高效畅通的副食品流通体制。“九五”期间,把广州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副食品集散中心,向流通社会化、市场化、集团化、现代化方面迈进。
2.主要“菜篮子”商品消费指标。到2000年,猪、牛、羊、禽、蛋、鱼社会零售量达65万吨左右。随着社会消费需求质量档次的提高,市场供应向多样化、鲜活、低脂肪、高营养、保健、方便携带、方便煮食等方向发展。鲜菜人均每天消费量维持在0.4公斤左右。“九五”期末,全市全面实现洁净和无公害蔬菜上市。
3.发展重点:(1)引导小商贩入室经营,改变占道经营状态;(2)理顺蔬菜流通环节,解决两头得益少,中间获利大的不合理状况;(3)强化牲畜屠宰管理,实行定点屠宰,统一管理;(4)采取各种措施保障“菜篮子”商品供应,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质量,稳定物价,保持副食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5)加快副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