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菜篮子工程“九五”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

  (三)“菜篮子”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各有关部门提高了对菜篮子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从而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健全。一是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菜篮子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把生产、流通和物价指标落实到责任单位,以物价调控为目标,建立了“菜篮子”报价中心,对市场副食品价格起到平抑作用;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副食品储备制度,国有、供销社等部门代理政府与省内外生产单位签订远期合同,每年落实储备猪肉6000吨、蛋品2000吨、水产品2000吨、渡淡蔬菜5万吨等任务,为稳定市场供应和平抑物价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三是建立了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对主要的“菜篮子”商品如猪肉、蛋品、蔬菜等价格进行适时调节,有效地保持产、供、销的平衡。
  (四)“菜篮子”生产和科研条件得到改善。全市已建立了市级农技推广中心和区、县级市农林牧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站)28个,镇级“六站一会”基本形成,村一级农技站建设正在全面铺开。初步形成市、县级市、镇、村和农户农科技术推广网络。几年来,通过依靠各级农技推广组织,积极推广农业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得到改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对农田基本设施和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维修和更新改造,使农业生产基地抗自然灾害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市旱涝保收面积比例达到83.5%。“八五”期间实施的5万亩低产鱼塘改造计划,使鱼塘单产提高一倍以上。此外,畜牧、水产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大提高,蔬菜推广大棚、凉爽纱覆盖栽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八五”期间,我市菜篮子工程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丰富市民副食品需求,平抑市场物价,保证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现有农副产品的生产规模、流通体制、宏观调控力度以及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而言,仍不适应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副食品基地整体水平偏低,生产发展仍不稳定。突出表现在:一是基地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生产水平不高,普遍缺乏生产风险保障。二是农田水利基地设施配套不足,抗御大的自然灾害能力较低。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极低,绝大部分农活靠手工操作。四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力逐渐下降,新建立的菜田一时难以达到老菜田的产量,从而增加了蔬菜上市供应压力。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主要是产后服务环节十分薄弱,市场机制不健全,信息反馈滞后,往往造成“菜篮子”产品流通不畅。同时,科技贡献率不高,科技队伍不稳定,生产者文化素质较差,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资金投入与需求差距大,且不稳定。虽然近几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菜篮子工程的投入力度,但根据广州市对“菜篮子”产品的需求及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比较,我市对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是明显不足的,从全市菜篮子工程项目情况衡量,资金投入与项目建设和生产发展的需求差距很大。而目前我市菜篮子工程尚未建立专项基金,没有一个稳定的投入机制,加上管理体制的原因,各部门分散投入,往往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了投资效益。
  (四)“菜篮子”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一是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的建设,起步早,推进慢,未能形成规模性的批发市场体系,缺乏具有吞吐量大、现代化程度高的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同时,在兴建批发市场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市场布局不合理。二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室内肉菜市场发展缓慢,数量少,档次低,布点也不均匀。三是副食品经营网点急剧萎缩,受兴建地铁、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因素影响,副食品经营点档不断减少,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在肉食市场中的占有率。四是市场管理水平较低,手段落后,宏观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普遍存在两头得益少,中间获利大的不利于生产和流通的现象,直接影响“菜篮子”物价的稳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