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大型购物广场、超级市场、连锁点、工业品批发中心、物资城、保税市场、会展中心等,建成一批大型骨干项目,为深圳商业:“九五”期间和下世纪头十年的发展,为赶超亚洲“四小龙”奠定基础。
第二步:1995年——2000年,形成区域性商业贸易中心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完善“八五”期间重大商贸项目的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其设计功能和作用,同时继续兴建一批高层次、现代化的批发中心、商业城和新型的商业流通设施,使之成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00亿元人民币,年递增24%。
第三步:2000年——2010年,建设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商业城阶段。这一阶段基本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全面衔接,把深圳建成中国与世界经贸、商品交流的枢纽和亚洲地区繁华的商业都市之一,成为国际银行、跨国公司、综合商社等分支机构集中的地区,国内外游客和深圳市民的“购物天堂”。
具体规划设想:
(一)零售业
1、新建10个大型购物广场,扩建改造1个大型百货商场。鉴于目前深圳缺少大型购物场所的局面和经济高速增长人们对购物广场的迫切需求,以及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需要,深圳商业规划实施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大型商业购物广场。设想在罗湖商业繁华地带新建3个、扩建1个大型购物广场,福田中心区新建3个大型购物广场,南山建2个、宝安、龙岗各建1个大型购物广场,使之起到类似香港“太古城”和内地“南方大厦”、“华联商厦”等购物中心的功能,并在全市均衡发展。分布在罗湖区的有:南塘汇食街的深圳国货广场、蔡屋围的深圳地王商业广场、友贸中心的佳宁娜友谊广场、东方小商品市场的东方天虹商场;分布在福田新区的有:五洲广场附近的深圳世界贸易广场、深圳八佰伴城和福田商业广场;位于南山区的有:南油购物公园和南山购物广场;其余为宝安商业广场和龙岗商业中心广场。此类购物广场由于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场地租金高,且面对国外和港澳台游客为主,因此大多采取中外合资的形式,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2、改造传统商业,发展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推进深圳商业的集团化经营。深圳商业发展要面向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额,以传统商业和超级市场、连锁店为基础努力降低成本、便利居民,以满足广大市民、工薪阶层和国内外游客的需要。传统商业要更新改造和提高水平,从硬件设施,包括店堂设计、室内装修、商品陈列到软件服务;包括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商品知识、接待语言的水平和技巧等各方面加以提高。同时,促进有潜质的商业零售企业向专业经营公司发展,使之成为某种商品或某大类商品的专业零售商。大力发展超级市场和连锁店,全市集中扶持2至3家集团化经营的超级市场和连锁店公司,以集团化经营和批发中心的优势来降低成本,在商业繁华区和居民屋村区普遍设立分销店,以经营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服务社区和大众。进一步扩大华润、百佳超级市场公司和“7·11”便利店的规模,使其在市区50个居民区和18个镇形成规模经营。到1995年,上述3间连锁店的网点争取达到100个。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