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工业部门要建立质量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质管人员,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管理。区(县)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适应生产要求和产品出厂检验需要的计量、检测设施和人员。抓好职工培训和教育,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预防和监控能力,严格把好产品出厂质量关。
五、改进产品售后服务工作,加强对联营点的管理。企业要把产品售后服务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履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义务,逐步做到“三保”(保证提供优质产品、优质零配件、优质服务);要认真处理用户来信,改善对维修服务网点的管理,采用必要的手段,提高人员的素质,搞好为用户服务;要加强对联营点和重要外协点的质量管理,应按国家
经济合同法签订明确的定点合同或协议,并监督、指导建立质量体系;优质产品扩点联营,应报主管局(总公司)质量部门审核,国优产品还须报市经委技术局备案;对因扩点联营而损害优质产品声誉,甚至丧失优质产品称号的,由主管部门追究企业领导人的责任。
六、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外贸、建筑、邮电等行业,要大力抓好质量工作,努力提高质量。建筑施工企业要开展创优质工程和一次成优活动;交通运输企业要开展全优服务和安全、保障、降低货损的活动;商业企业要开展用户满意活动,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柜台,并主动配合工业部门,对整个商品流通过程的质量齐抓共管;要明确承担质量责任,降低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七、落实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改进质量。市及各企业主管部门对在质量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厂长(经理)、先进质量工作者和优秀检质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八、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都要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计划、财政、税务、物价、金融、科技、工商、标准计量、物资及能源供应等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要使自己的业务工作和制订的政策、措施等,体现“质量第一”的要求和扶优限劣的精神,鼓励企业发展品种、改进质量,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市质量管理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业经济协会、企业管理协会等团体也要把质量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工作内容,共同搞好我市质量管理工作。
九、强化质量监督,严格实施质量否决权。各企业主管局、总公司要认真贯彻执行《广州市工业企业实行质量否决权的暂行规定》(穗府〔1988〕3号),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制订有关质量否决的具体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要强化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凡企业产品被市以上主管部门监督抽查认定为不合格的,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外,还应视不同情节,分别作如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