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加强农村机井的统一管理,逐步完善机井的保护设施。
机井的机泵管带维修、使用、管理和机手培训,由农机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五条 新建机井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经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定位施工。
打井队和井管厂从事生产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发许可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确保成井质量。
第十六条 机井浇地在村民委员会领导下,建立健全浇地服务组织,加强统一管理。积极发展输水管道、防渗垄沟、喷灌、滴灌等节约用水措施,发挥机井的最佳效益。
第十七条 农用机井应当收取折旧费,逐步建立机井基金,由村民委员会统一管理,用于机井的维修和更新,不得挪用。
第十八条 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经费,短期内有收益的项目投资,由财政部门定期收回,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周转使用,不得挪用。
第三章 工程保护
第十九条 国家管理的各类水利工程应当根据管理和安全的需要,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划定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
原有水利工程其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已经划定的维持现状;尚未划定的依据施工时的征地范围和历史形成的边界,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商划定。
新建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批准的设计划定。划定管理范围以内的集体土地依法办理征地手续。
第二十条 国家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以内的土地及土地上的附着物属全民所有,使用权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安全保护范围内的土地权属不变,使用时不得危害水利工程安全。
第二十一条 集体管理的水利工程,其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由乡、镇人民政府划定。
第二十二条 为保护水利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完整,禁止下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