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薯类。薯类作物既是粮食作用,也是饲料作物,还是经济作物,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洋芋、红苕种苗脱毒技术。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饲用型、食用型和高淀粉加工型红苕新品种,淘汰干物质低、不耐贮藏的劣质品种。抓好加工转化增值,努力提高薯类生产效益。
5、豆类、杂粮。增加大豆面积,山区发展春玉米间作夏大豆,平丘区大力推广春玉米间作冬大豆和田坎豆。适当恢复豌豆、葫豆、高梁、小麦面积,积极发展芸豆、绿豆、红豆等传统名特优杂豆,建立豆类、杂粮生产基地。
(二)经济作物。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布局,重点抓好一批产业带、片、线,大力提高优质率,下功夫抓好商品化处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经济效益。
1、棉花。适当调减面积,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全省棉花面积可保持在100-140万亩,重点抓好10万亩以上、单产80公斤以上的主产棉县和重点乡镇。各产棉县要合理调整布局,集中建设具有规模和优势的基地乡镇。要抓好省工节本栽培和棉田综合利用,降低投入,提高效益。
2、油料。适当扩大油菜籽和花生种植面积,加速调减普通油菜,大力发展“双低”油菜。全省油菜面积可稳定在1050-1100万亩,花生面积300万亩左右。在区域布局上,以川西平原的成都、德阳为中心,川中丘陵区为重点,向盆周地区辐射,逐步在全省普及推广。重点抓好一批10万亩以上优质油菜大县。实行集中成片种植,统一供应良种,优价单收单储单加工单销售。在品种布局上,要大力推广蜀杂7号、蜀杂6号、川油18等“双低”杂交品种,积极示范种植“95001”等新品系,抓紧淘汰产量低、品质差的常规品种。花生要大力推广天府9号、10号、11号等优质品种,抓好加工增值。
3、糖料。重点开发攀西蔗区,建设面积5万亩以上、产蔗30万吨以上的基地县。川中蔗区要以发展果蔗和果糖兼用蔗为主,提高植蔗效益。
4、蔬菜。因地制宜发展早市菜、淡季菜、精细菜和无公害蔬菜。宜宾、泸州等地,要大力推进设施栽培,提早上市季节。攀西地区要利用气候优势和设施栽培,突破秋冬季育苗技术,抢早上市,抢占秋冬季瓜茄豆淡季市场。大中城市近郊的蔬菜基地,要大力发展精细菜和无公害蔬菜,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绿化蔬菜。阿坝等秋淡蔬菜基地,可适当扩大规模,重点搞好品种结构调整,由单纯的叶菜类转向以茄果、瓜豆类为主。
5、水果。重点是更新改造,提高质量和档次。川南的宜宾、泸州、自贡等地以发展新系脐橙(奈维林拉、纽荷尔、白柳等)、锦橙二代优系、夏橙以及荔枝、龙眼为主;川中的内江、南允等地继续调整老品种,高换脐橙系列品种,发展鲜食加工兼宜的塔罗科血橙、柠檬、锦橙、桔橙等;攀西仍以发展名特优稀的石榴、芒果、澳州坚果为主;川西龙泉山脉应在发展桃、枇杷、早熟梨、杨梅等多种水果为主;三州重点发展优质苹、梨,适度发展甜樱桃、杏等新品种。对好的地方品种,如金堂、五通桥、资中的红桔(大红袍),要加大选育和提纯复壮的力度,适量保留。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