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
当前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 川办发〔1999〕56号)
省农业厅《关于当前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指导性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当前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指导性意见
(四川省农业厅 一九九九年八月四日)
经过20日的改革和发展,我省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供需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但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产品质量不高、效益偏低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一些农产品销售不畅,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为此,应抓住当前农产品总量充裕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农业发展切实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植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调整思路和原则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必须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盲目、刮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应坚持“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总体思路,在保证总量供求平衡的前提下,面向市场需求,发挥区域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高品质,加快转化增值,实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种植业整体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操作上,要把握一个前提、五条原则。
一个前提:即以粮食“稳七保八”为前提(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全省人均占有量保持在800斤以上)。
五条原则:
一是坚持面向市场,讲求效益的原则。必须面向市场调结构,为卖而产,为赚而卖。要立足本地市场,面向全省、全国和考虑国际市场。既要针对农产品市场的现实需要,又要研究和预测潜在的、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和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的需要。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区域比较优势,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品,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区域性产业带,培植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