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规划》的通知

  3.进一步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机制。强化营销,充实营销队伍,完善营销机构与网络,采用现代化营销手段,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1.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乡镇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都要用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骨干企业50%以上的工艺、设备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条件的企业和企业集团都要建立内部研究开发机构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固定联系,逐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2.扩大企业规模。打破地域、所有制界限,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参加和组建国内外行业集团、行业协作组织。鼓励集团公司和骨干企业兼并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组建、壮大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市级以上乡镇企业集团达到200家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和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50个以上。支持业绩优良、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挂牌上市。
  3.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根据自己产品特点、经营方式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重点加强成本、财务、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八、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全面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到2010年恩格尔系数达到40%以下。
  (一)基本形成现代化城镇体系格局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大城市带动卫星城、连接小城镇、辐射广大农村的发展思路,加强有农业的区和各县政府所在地及中心城镇建设,使之形成经济互补、产业衔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1.加强滨海三区、环城四区政府所在地和中心城镇建设,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下功夫,起到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作用。
  2.加强五县县城建设,逐步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形成相对独立、基础设施配套、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外向型、综合性的卫星城,充分发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撤县建区。
  3.加强规划,逐步有序地建设30个中心镇。按照经济区域优势组合、合理规划布局的原则,选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建制镇进行重点建设,使其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中心镇镇区人口要达到2万人以上。
  4.加强一般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的建设。加快撤乡、并乡建镇的步伐,2010年基本实现乡改镇,镇区人口达到1万人以上。
  (二)重点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
  小城镇包括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以有利于吸纳农村人口和二、三产业到小城镇聚集为出发点,加快旧镇区改造步伐,加强对小城镇环境的综合治理。搞好商贸、工业、生活、文化等功能区的规划、建设,2010年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提高到70%。
  1.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是功能区的完善与提高。主要是道路、通讯体系的完善,电力、给排水设施的建设,燃气、暖气的配备和环境的绿化美化。骨干街道和各功能区之间道路形成体系;实现集中供水,修建地下排水设施;新建小区集中供燃气、暖气;加强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绿地公园。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要保持小城镇建设占地和新开发耕地的动态平衡。
  2.要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广泛吸纳筹集建设资金,并制定吸引农村人口和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的政策措施。
  (三)以小城镇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民生活社会化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商贸、餐饮、仓储、运输等传统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等产业;合理引导农民住房消费,开拓农村住宅市场,依法规范农村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农村山、水、林等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景观,积极发展休闲、渡假、旅游、观光等新兴产业。
  (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各个村庄都要制定建设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自然村落向现代化新农村转变。实现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完善给排水、供电设施,基本普及电话、有线电视。加强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每个村都要有文化站、医疗站。加强村容村貌的整治、优化美化环境,提高文明程度。本着节约耕地、有利生产、保护环境的原则,对布局分散、规模过小的村庄统筹规划,迁村并点,组建中心村。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