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规划》的通知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除涝抗旱并举的水利建设方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以现代化的设施、机械装备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一)城乡防洪工程体系
  搞好以海河干流治理为重点的城市防洪工程,下力量用2至3年时间建设好城市防洪堤工程;用5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在打通海河干流的基础上,打通永定新河、独流减河,使之恢复设计标准;开展防洪堤外区县政府所在地防洪规划工作。通过对主要河道清淤治理、河堤整修和加固等工程,使我市城乡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城市重点地区防洪标准近期达到100年一遇;完成海挡工程建设,使沿海重要地区的防潮标准达到50年一遇。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积极开辟农业用水资源,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实施水库增容,发展深渠河网,沟通南北水系,兴建微型蓄水工程搞好再生水处理和利用,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不断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更新改造国有扬水泵站及配套建筑物,加快排沥河道及农田干支渠排水系统的整修、清淤,使全市易涝面积全部得到治理。2010年,全市农村大部分地区除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重点地区达到20年一遇以上。按照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2010年标准化农田比重达到80%。
  (三)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
  根据不同水源和种植结构,改革灌溉方式,搞好节水农业建设,重点推广防渗明渠、输水管道和喷、微、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2010年,全市农田节水工程控制面积由现在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0.5%提高到80%以上。
  应用土壤深松、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达到蓄水保墒、建立土壤水库的目的。力争实现3年深松一遍,同时辅之以机械、生物、农艺相结合的土壤培肥、覆盖栽培技术、选用耐旱品种等旱作农业综合技术,使旱作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四)设施农业
  积极发展工厂化育苗、工厂化养殖和温室蔬菜、果品花卉生产,扶持发展温室结构、覆盖材料、园艺机械、育苗栽培、滴灌兼水肥同施和空气、温度、环境自控等工程装备技术,提高设施园艺水平和经济效益。
  (五)农业机械化
  小麦、玉米、水稻以及养殖业主要生产环节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普及秸秆还田、谷物烘干、喷药、施肥、灭草、灌溉机械机具;推广水稻、玉米、蔬菜的机械化育苗移载技术。2010年,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由60%提高到80%以上。
  (六)防灾减灾系统
  建设气象卫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多种先进探测设施组成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综合监测系统。建立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搞好人工防雹和增雨工作;提高对主要病虫害的统防统治能力;建立和完善抗灾、救灾运行机制。
  七、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
  (一)培育壮大支柱行业
  巩固提高传统支柱行业,在加大产品加工深度和提高生产工艺科技含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金属制品、交通和环保设备、电器、精细化工、食品、服装六大主导行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农业的区和各县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区域性支柱行业,逐步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到2010年,以乡村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2%以上。
  (二)建设工业小区
  有计划地加快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在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小城镇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工业小区建设,提高设施配套水平,形成规模和特色。新建工业企业原则上都要建在工业小区,老企业要有计划地逐步迁移到工业小区,发展规模优势,实现集聚效应。
  (三)深化企业改革
  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尊重广大企业职工意愿,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兼并、合并等多种,深化乡镇企业改革。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和重组,引导个体私营企业提高素质、扩大规模、加速发展。形成多种经济成份有序竞争、富于活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建立和实施现代企业制度。
  2.改革企业用人机制。加快建立厂长、经理人才市场,推进乡镇企业家职业化进程,形成企业厂长、经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优胜劣汰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管理人才担任企业领导,优化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管理素质。推行厂长经理持证上岗和厂长经理年薪制、资产增值奖励提成制度等鼓励政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