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规划》的通知

  (一)预期目标
  我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农田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倍以上;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倍以上;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农民的科学和文化素质明显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把我市农村建成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社会稳定、文明富裕、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主要指标
  1.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5万元;
  2.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3.乡村社会化服务人员占务农劳力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
  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万元以上;
  5.农村城镇化率达到50%;
  6.农村林木覆盖率达到20%;
  7.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
  8.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下。
  (三)阶段性目标
  按照市委全面推进、逐步实现的要求,为了各级党委、政府正确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特制定阶段性目标以便于考核。农业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目标是:2000年,全市建成一批农业现代化的示范村和示范乡镇;2002年,环城四区、滨海三区和五县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村分别达到30%、20%和15%;2005年,环城四区、滨海三区和五县分别达到50%、40%和30%;2007年,环城四区、滨海三区和五县分别达到70%、60%和50%以上;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我市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实际出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以改善基础设施为主的硬件建设和以适应高新技术为主的软件建设并重的方针,前期突出硬件建设,后期突出软件建设。
  三、构筑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结构
  我市农业作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和区位经济优势,以集约农业、持续农业作为我市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延伸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加速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把我市农业建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
  (一)区域布局
  发展都市型农业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客观要求,从现在到2010年,是我市农业由城郊型迈向都市型的重要发展时期。适应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利用我市海洋、滩涂、平原、山地多样化资源特点,发挥全市综合经济和区域经济两个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城郊型、滨海型、都市型农业发展,加速我市现代化农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到2010年,每公顷土地产出率达到4.5万元以上。
  1.城郊型农业。主要在远郊地带,以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基本农田和菜蓝子工程基地为目标,走精品农业路子,大力发展种苗农业、绿色农业和加工农业。
  2.滨海型农业。主要在滨海地带,按照滨海新区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新区优势,大力发展与出口加工贸易相关的种养业,积极发展近海、滩涂养殖和海洋捕捞业,建设滨海特色的现代农业。
  3.都市型农业。主要在环城地带,大力发展工厂化、设施化农业和以高新技术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积极发展观光、旅游和休闲农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和文化含量。
  在沿交通干线、河道两侧和山区、沿海地带,建设若干特色农业经济带和农业经济区。
  (二)种植业结构
  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建立起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的“三元结构”,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水平,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面积,增加名特优新品种,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种植业基地化、专业化生产经营。
  1.粮食生产:巩固提高以五县为主的粮食基地建设,大力提高单产,建设小麦、玉米两茬平播吨粮田;优化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麦、优质稻、特种玉米和优质小杂粮生产。
  2.蔬菜生产:在现有商品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完善10万亩风险货源基地和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生产基地,积极发展设施化、工厂化无公害蔬菜生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