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虽经数百年变迁,仍保持着元代“鱼骨式”的胡同格局,在老北京城街坊的胡同系统中是最完整的。南锣鼓巷也是北京旧城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地区。悠久的历史给这一地区留下了众多的质量较好的传统四合院、名宅古园、山石碑刻。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包括清代皇后婉容故宅、茅盾故居、可园、恩园等),有价值的历史遗存20余处。
5.国子监地区。该地区位于北京旧城东北部,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这一地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国子监、雍和宫。国子监街上完整地保留着始建于明代的4座牌楼,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柏林寺和循郡王府,还有大量格局较为完整、房屋质量较好的传统四合院。该地区构成了以孔庙、国子监和雍和宫等重要历史建筑群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风貌特征。胡同内绿化良好并保持着传统空间尺度。
6.阜成门内大街。这条大街元代形成,一直是北京旧城西部进出城门的重要交通道路。阜成门内大街现全长114公里,文物古迹十分密集,平均不足300米就有1处。其中,在大街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应寺白塔、历代帝王庙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广济寺、鲁迅故居等。
7.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均建于元代,经明清两代保存下来。这一地区的胡同排列整齐,四合院布局规整,是老北京城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区,至今仍保留着一定数量的较好的四合院。在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有程砚秋故居等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四合院或建筑40处。位于东四六条的崇礼住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近1公顷,享有东城府邸之冠的赞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东四四条5号院、六条55号院、八条71号院均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8.东交民巷。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东交民巷地区划为“国中之国”,成为西方列强的使馆区。西方列强在此修建使馆、兵营以及教堂、银行、邮局等。其中主要的建筑物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实物见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变迁。此外,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建筑物也反映了西方国家20世纪初的建筑风格,在古老的北京城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特色。该区目前保存较好的建筑有: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荷兰的使馆旧址,圣米厄尔教堂、花旗银行旧址、东方汇理银行旧址、法国邮政局旧址等。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