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印发《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和《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的通知

           (京政文〔1999〕35号)

国务院:
  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我们从1998年8月开始研究中关村地区的进一步建设问题,期间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多次研究讨论,并同国务院有关部、委协商,已对加快中关村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形成共识。5月21日,国务院开会研究加快中关村建设问题;李岚清、温家宝副总理对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创建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科技园区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根据会议精神,我们对原方案做了进一步调整,起草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现将有关情况和请示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中关村区域优势及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中关村区域优势
  中关村是全国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的地区,其智力密集度在世界亦属罕见。中关村地区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研究院所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6%,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数千项。1988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中关村建立。10多年来,中关村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达40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去年中关村地区销售收入总额达451亿元,其中软件产业销售额占全国的4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
  在这一地区,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渗透,某些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相互衔接,国际范围的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以及经济合作日趋广泛,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
  目前,中关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滞后,科技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有效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系尚未成熟,各种市场力量发育滞缓,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中关村地区交通拥挤、信息网路建设相对滞后,人居环境不尽人意。要发挥中关村地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科技潜能,就必须下大决心进行深层次的科技、教育、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同时要对中关村地区的软硬环境进行彻底改造。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关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投入了大量教育科研经费。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到这里视察,并做过许多重要指示。今年2月10日,江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又特别强调:“北京市具有人才、科技、知识优势,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要加快发展。中关村地区就有这样的条件。要注意借鉴国外创建科学城的有益经验,成功地创建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朱镕基总理对北京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直非常关注,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多次听取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关于加快中关村地区建设的汇报,做出了具体指示。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与关心、为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指明了方向。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