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程项目包括:
(一)水源保护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密云、怀柔、官厅,以及海子等21个水库上游,规划总面积76.7万公顷。工程建设采取林草措施、工程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实行综合治理,保护和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到2010年,密云、怀柔、官厅水库上游地区再增加林地4万公顷。海子、西峪等18个山区水库上游,再增加林地3.17万公顷。修谷坊坝2.3万道、护村护地坝35公里、排洪渠100公里、塘坝30座、小型水利工程1万处,坡改梯27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公顷,使输入水库的泥沙减少85%;2011年以后,三大水库新增林地1.6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79.5%;海子、西峪等18个水库,增加林地面积1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73.3%,同时加强对林地的抚育管理,提高林木的水源保护功能。对水源保护区严格监督执法,严禁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密云、怀柔2座水库水质保持国家2类标准。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现有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7个山区县的边远乡村,树种以橡栎、桦树、山杨、油松、侧柏为主。集中在潮白河、永定河、拒马河、温榆河和洳河五大水系和21条支流流域中上游地区。现有天然林面积24.5万公顷。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的封育保护,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恢复天然林资源,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功能。
(三)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工程。现有中幼龄林30.5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山区。由于缺少抚育管理,造成林分树种杂乱,林相不齐,林分结构不良,林木长势衰弱,防护与景观效果差,现有森林的质量很难承载北京实现良好生态系统的重任。该项工程重点进行中幼林的抚育、改造更新、防火、防病虫害等,以巩固造林成果。
(四)风沙区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五大风沙区、规划营造防风固沙林1万公顷。综合治理开发风沙化土地1万公顷,更新改造现有林地6.87万公顷。同时完成与之配套的水利工程,包括打井1000眼、渠道衬砌100公里、大型蓄水池50座、输水管道3000公里。
(五)市区与卫星城镇绿化美化工程。该工程重点是大型公共绿地建设、城市隔离地区绿化和卫星城镇绿化。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10年,规划市区内新增加公共绿地1500公顷,新营造城市隔离片林40平方公里,累计达到80平方公里。远郊区14个卫星城、28个中心镇、115个建制镇都要建设环城林和村镇片林,到2030年实现园林式城镇。
(六)水土保持与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该工程包括7个山区县及海淀区的山地,规划到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万公顷。主要建设任务是人工造林2.67万公顷,飞播1.43万公顷,修筑谷坊坝1万道、护村护地坝915公里、排洪渠40公里、塘坝10座、坡改梯1400公顷、小型水利工程1.55万处,治理山洪泥石流沟道518条,建设控制性骨干工程拦沙坝950座、导流堤35公里、排洪河道堤防加固250公里、滑坡险石处理50处。通过治理,土壤流失量减少80%,2011年以后新增林地8万公顷。
(七)平原生态与节水农业建设工程。主要进行农田林网化建设、农业污染治理、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兼顾再生水的利用,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规划建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2500公顷,新植更新林带9600公里,形成绿色通道5000公里,改造中低产果园和农田6.7万公顷,全面实现秸杆免烧,畜禽粪便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全市平原农田的节水灌溉,修整排水沟180公里,推广再生水利用灌溉10万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