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三)浅山景观生态区。本区域主要指7个山区县的前山、丘陵地带和海淀、石景山区的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0万公顷。这一区域的突出特点是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较高,林木覆盖率较高,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较好,农林特色品种植物较多,乡村旅游度假设施建设较快,农民有较多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发展潜力大。伴随开发建设,人为活动频繁,对环境、植被等破坏加大,影响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环境。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控制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营建风景林,改造老、杂、劣果园,建设发展名特优果品生产和林果良种繁育基地,建立水土保持示范教育基地,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建设以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景观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风沙治理区。本区包括永定河、大沙河、南口、康庄等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总面积12万公顷左右。北京风沙区一般分布在古河道和风口地带,其特点是干旱多风,沙化严重,水源短缺,植被稀少,条件恶劣,对大气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虽然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治理,但治理的任务还比较大。本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防风固沙林网建设为基础,以解决水源工程为突破口,建立园林景观式的沙地生态环境模式,带动农业的综合开发。
  (五)平原生态与节水农业区。本区包括京郊平原地区,总面积约为40万公顷,该区包含国家划定的全部基本农田,是本市粮菜果及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区,节水灌溉工程的重点建设区。突出的矛盾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带来的压力,以及水资源紧缺和农业污染日趋严重。本区域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对养殖、使用化肥、地膜等造成的水土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实现农田林网化和四旁绿化,建设绿色通道,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生态体系,并逐步把较大的片林建设成为森林公园。
  (六)市区、卫星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区。本区指规划市区和卫星城镇,总面积20万公顷。主要特点是人口高度集中,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域和绿地较少,空气、水体污染较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在抓好街道、居住区、公共场所、城市隔离片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建设城市中心大中型公共绿地,通过拆房建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措施,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大力发展草坪,垂直绿化,增加花卉新品种的种植,进行河湖水系的整治与保护,以满足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求,逐步把首都建成花园式城市。
  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
  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8项重点工程和5项一般工程。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