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期目标。从2011年到2030年,再用20年的时间,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主要奋斗目标是:山洪、泥石流区域得到综合防治;全市宜林地全部实现绿化,林木覆盖率达到55%以上;主要水源区水质达到或保持国家2类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0平方米;农业污染得到控制;建成完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三)远期目标。从2031年到2050年,再奋斗20年,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林种、树种结构布局合理、林分稳定的生态系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平方米;形成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有效控制的工程防护系统;建立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体系。
三、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布局
根据本市的区域特点及首都城市功能、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设主攻方向,将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划分为以下六个类型区域。
(一)水源保护区。本区主要指密云、怀柔、官厅水库上游区域,地跨密云、怀柔、昌平、延庆4个县,西起延庆海坨山,东至密云雾灵山,总面积约61万公顷。本区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承担着50%以上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从西到东,妫水河、潮河、白河穿境流过西部太行山脉的石灰岩和东北部燕山山脉花岗岩地区。区内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土层瘠薄,植被覆盖率低,林种和树种结构布局不合理,林分质量差,水源涵养功能较低,水土流失严重,汛期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危害,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目前,三大水库泥沙淤积8亿多立方米,降低了水库的水质和防洪能力。1994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60个边远山区乡镇分布在这一地区有40多个,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水源保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为核心,开展天然林保护、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山洪泥石流防治等生态建设工程,综合应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节水灌溉措施,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提高水源保护的功能,满足北京城市发展对水源和水质的需求。
(二)深山绿化与水土保持区。本区主要指7个山区县的深山地区,位于潮河、白河、永定河、洳河的上游,总面积约25万公顷,有宜林荒山面积12.7万公顷。该区域多为石灰岩、花岗岩、片麻岩石质山地,风化严重,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多是山洪、泥石流易发地区,分布山洪泥石流易发沟道518条。这里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官厅水库到门头沟三家店的官厅山峡地区河道纵坡大,土壤侵蚀严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2500吨/平方公里·年,导致永定河下游地区河床严重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汛期严重威胁着北京城的安全。本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水土保持林建设与山洪泥石流防治为核心,开展天然林保护、防护林营造、中幼龄林抚育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山洪泥石流防治、节水灌溉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积极发展林果业,全面控制水土流失,防灾减灾、涵养水源,屏障风沙,建立起山区良性的生态系统,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