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公顷,占应治理面积的54%。累计拦截泥沙1.07亿吨,综合治理使山区土地利用指数提高30~35%,新增和改善灌溉蓄水保墒面积6.7万公顷。水土保持措施使密云水库入库泥沙量减少60%以上。
  1998年底,五大风沙危害区人工造林面积已达4.8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9.8%。建成永定河半壁店森林公园、潮白河绿色度假村等一批沙地公园,对降低首都风沙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环保、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市中心区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由1986年的月平均21吨降低到1997年的月平均16.5吨;扬沙日天气由“七五”期间的年平均9.6天降低到“八五”期间的3.8天,沙尘暴日已明显减少。
  平原向山区过渡的浅山丘陵地带,绵延近250公里,分布有八达岭、十三陵、云居寺等大批名胜古迹和自然景区,与此相配套的前山风景林建设一直是本市造林绿化的重点。通过封造并举,乔灌草结合以及爆破整地造林等方法和措施,累计造林面积5.8万公顷,其中重点工程1.53万公顷。已建自然保护区13个,总面积5.4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28%,成为首都的景观生态和旅游景区。
  大兴县、密云县被列入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通州等6个区县被列为国家节水增产重点县。全市农田节水灌溉面积已达25.3万公顷,夏玉米免耕覆盖面积7.3万公顷,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1万公顷;开发绿色食品94个,位居全国第3位。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本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自然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为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全市平原区1997年地下水平均埋深12.09米,与1980年相比较,水位下降4.85米,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制约着本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面积30.4万公顷,占山区面积的29.2%;40%的山区处于暴雨活动频繁的山洪泥石流易发区,1990年以来发生4次较大的泥石流灾害;风沙化土地达8.87万公顷,受风沙危害的村庄有777个,风沙扬尘是市区降尘的一个重要原因;尚有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需要绿化;过度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地膜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
  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奋斗目标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历史名城和文化古都。根据北京城市性质,本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根据本市实际,以保护和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以重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为突破口,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采取生物、工程和农艺等综合措施,分阶段解决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把北京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