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建立优胜劣汰、奖惩分明、监督有效、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环境。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具体办法,避免一个班子多头管理。对企业及企业领导人不再确定行政级别。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打破人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稳妥地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责任制和契约化管理,逐步做到绝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经营业绩考核选聘、竞标选聘、民主推荐选聘以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聘用,建立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和企业家队伍。
(37)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责任、风险、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紧密挂钩,积极探索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多种分配方式。既要使经营管理者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的报酬,又要提倡奉献精神。稳步推行与企业资产规模、效益和经营管理者的岗位责任、经营风险及难度、工作业绩、资产保值增值相联系的年薪制。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比例有偿认购的原则,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试行期股激励,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途径,促进经营管理者行为的长期化。继续实行评优及授予荣誉称号等行之有效的精神激励的办法。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年度审计、任期审计和专项审计制度,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发挥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或完不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的,视损失大小和责任轻重,给予经济赔偿、行政处分或撤销解聘职务等处罚。
八、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
(38)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到“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落实责任,尊重实践、分类指导,抓紧当前、着眼长远”,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认真组织好四中全会《决定》的学习贯彻,并注意同学习邓小平理论和贯彻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国有企业当前突出问题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要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确保中央重大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
(39)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各级企业领导班子要努力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自律、务实创新的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选好配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抓好后备人才培养。企业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决定》中明确的五项职责,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改进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把党组织建成从自身特点出发,认真履行职责,凝聚和带领职工群众完成本企业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抓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党性党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