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城镇规模等级结构。遵义市和六盘水市要着眼于向大城市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城市的区域带动功能,加快制定城市经济发展、卫星城镇建设和小城镇网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通过较短时间的努力,促使城镇规模、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逐步发展为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在50万人以上、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城市。计划、财政、建设、交通、电力、邮电、水利、公安、国土、体改、教育、扶贫、乡企等部门要对两市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支持。
(三)合理调节城镇职能结构。逐步形成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城镇职能体系。省会贵阳要发展成为以科技、金融、工贸、旅游为先导,对全省乃至西南地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综合性内陆开放城市和经济中心。六盘水、遵义等12个建制市要加快发展,逐步成为各具特色、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城市,通过加强协作,增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竞争实力。
(四)利用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名牌效应,积极开拓国内外游客市场,全面落实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旅游中心城市,创建全省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的城镇要把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配套建设和要求,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五)认真贯彻《
城市规划法》和《文物法》,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古镇、民族村寨和城镇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要把历史文化名城、城镇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把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发挥历史文化优势结合起来,严禁对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进行破坏
六、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多渠道、多途径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坚持“以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原则,走“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合理开发、滚动发展”的筹资路子。
(二)设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从1999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城镇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详细规划编制补助或银行贷款贴息。具体资金使用计划由省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各地重视程度、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居民城镇意识、配套资金情况、城镇化现状等指标,按照“突出典型、照顾全局、扶强扶优”的原则制订。各地(州、市)财政要积极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各级计划部门要把城镇建设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划出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电力、邮电、交通、国土、水利、工商、公安、乡企、教育、扶贫、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支持配合,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