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适应市场能力差。在市场变化、价格波动的情况下,畜牧业显得适应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的手段贫乏。
四是饲草料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目前全区秸杆转化利用仅占1/3左右,饲料工业体系不完善,配合饲料入户率低,养殖成本高,效益差。
五是投入严重不足。农牧民的投资主体地位发挥不够,资金来源渠道不多,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二)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粮食转化潜力很大。近年来,全区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50亿公斤左右,商品粮近70亿公斤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饲料粮。
二是秸杆利用大有可为。全区农作物秸杆每年有300亿公斤左右,目前转化利用的仅占1/3,如果转化利用率提高到60%,牛羊的饲养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是科技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发挥。通过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大力推广畜牧业适用增产技术,可以使农区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四是市场优势逐渐显现。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市场体系的建立,大多数农区畜产品进入城镇市场越来越便利。
五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农区劳动力可以兼顾种田和养畜两种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六是相关的优惠政策正在逐步配套和健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农区畜牧业发展规划目标、区域布局及1999年的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的农区畜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种养结合的农户为基础,以专业村、示范小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粮食和秸杆资源,通过加大投入和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发展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
(二)规划目标
1.畜牧业产值:1999年计划达到80亿元(90年不变价),2002年计划达到90亿元,年均递增4%。
2.牧业年度大小牲畜总增头数:在1997年975.17万头(只)的基础上,1999年计划为1048.3万头(只),2002年计划为1162.3万头(只)。
3.生猪饲养量:在1997年度1552.4万口的基础上,1999年计划达到1663万口,2002年计划达到1843.8万口,年均递增3.5%。
4.肉类总产量:1997年农区畜牧业肉类总产量为98.56万吨,1999年计划达到108.66万吨,2002年计划达到125.8万吨,年均递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