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11.草地生态工程。在全省建设人工草地239万亩,改良天然草地510万亩,退耕地人工种草100万亩。建设期为1999--2010年。
  (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1.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对鄱阳湖流域3.43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实行全面综合治理。其中,1999--2010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224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59.72万亩,开发经济果木林486.72万亩,建设水土保持林2587.62万亩,种草349.54万亩,兴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9817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25881座、沟道治理工程384232座、道路工程50766公里。
  2.东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对珠江流域东江上游的定南、寻乌、安远三县进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规划治理面积776平方公里,建设期为1999--2010年。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万亩,开发经济果木林16.22万亩,建设水土保持林86.48万亩,种草11.7万亩,兴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330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864座、沟道治理工程12840座、道路工程1696公里。
  3.崩岗治理工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全省11200多个崩岗分期分批进行整治,控制水土流失。
  4.坡改梯工程。将全省360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下的坡耕地,分期分批全部改造成高标准的水平梯田,以做到蓄水保土保肥,减少水土流失,不断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三)生态农业建设。
  1.沃土示范工程。主要包括低产田改造示范工程、科学施肥示范县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工程等。通过低产田改造措施和采取平衡施肥、长效肥试验、新品种化肥试验等技术,累计改造低产田500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规划建设期为1999--2010年。
  2.旱作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主要包括旱地用养结合种植试点工程、旱地模式化栽培技术示范工程等,通过技术示范与推广,促进全省旱地综合生产率和效益的提高。规划建设期为1999--2010年。
  3.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包括国家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小区试点建设、可持续发展县级示范点建设等,主要通过完善农田灌溉设施、吨粮田示范、无公害水稻示范、建设生态果木园等途径,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期1999--2010年。
  4.农村能源工程。主要通过推广普及省柴节煤灶、户用沼气池、发展薪炭林等途径,解决农户用柴难问题,以促进对生态林的保护。规划新增省柴节煤灶480万户、沼气用户224万户、薪炭林135万亩。建设期为1999--2010年。
  5.庭园致富工程。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建立立体种养加模式,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6.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化工程。通过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加工业,开发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形成农业环保一体化产业,促进地区环境、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加固干堤,兴修水利建设。
  1.干堤加固工程。主要是长江干流江岸与堤防加固整治,防御九江23.25米、湖口22.58米相应洪水位为标准,工程2000年完成;鄱阳湖治理二期工程,鄱阳湖区保护农田5--10万亩及圩内有重要设施的重点圩堤30座,对其中防洪标准低,隐患多,险情重的15座加固,工程2004年完成;赣东抚西大堤除险加固,该堤是保护省会南昌和丰城、樟树等重镇、交通干线及通讯设施的重要圩堤,加固后防洪标准按近期50年一遇,工程3年完成;五河重点河段整治,是指以南昌、景德镇两城市防洪工程为重点,兼顾赣州、吉安、宜春、临川、上饶、鹰潭、新余、萍乡8个市所在地的河段整治和保护农田5万亩以上及圩内有重要设施的圩堤治理。
  2.五河流域蓄水工程。廖坊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抚河干流的中上游,具有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效益的骨干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1.17亿立方米;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赣江中游干流峡江县,争取2001年开工;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饶河主要支流之一的昌江上游,争取2000年开工。这两个工程是集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为一体的大型水利骨干工程。
  (五)环保建设。
  1.跨世纪绿色工程。包括水污染防治、酸雨及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固废处置及综合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项目。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全过程污染控制。规划建设期为1999--2010年。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