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到2003年是实现近期目标的关键时期,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治理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坚决制止对天然林的砍伐和毁林毁草开荒,加快治理“三化”草场,扭转草原的超载过牧问题;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逐步将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实行精种多收,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有效遏止黄土高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到2003年,新增森林面积159.5万公顷,使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到12%左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9万平方公里。治理沙漠化面积2000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沙漠化面积7500平方公里,种草180万公顷,种草保留面积达到200万公顷,围栏草地面积140万公顷,初步治理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150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7万公顷,新修“三田”31.5万公顷。
中期:2011-2030年,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遏止生态环境恶化势头的基础上,使我省的自然资源得到休生养息,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关系趋于协调。提高植被覆盖率,种草面积达到817万公顷以上,“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新增森林面积542.5万公顷,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多平方公里,累计治理面积达到12.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再减少30%。治理沙化面积2.73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得到科学的开发利用,沙产业形成较大规模。新开发有效灌溉面积34.4万公顷,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1.7万公顷,水资源利用率达到70%。继续兴修“三田”,使“三田”总面积达到325.2万公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25度以上的陡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远期:2031-2050年,在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的基础上,再用20年左右的时间,全省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有效控制多数自然灾害。宜林地全部绿化,“三化”草地全部得到恢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4%以上。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全省有一半农田实现有效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84%,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6.23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输入江河泥沙减少4.5亿吨,河水基本变清。沙化土地得到较好的治理,风沙不再发生大的危害。运用节水等先进技术使水土流失地区和沙漠化土地变为良田,全省大部分地区实现山川秀美。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