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再造山川秀美的甘肃新山河”的宏伟目标,全省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的奋斗目标按近期12年、中期20年、远期20年三个阶段共52年安排,并根据奋斗目标来安排部署各阶段的基本任务。到下世纪中叶在全省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以及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
  总体奋斗目标是: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5.1万公顷,除去自然衰减面积,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200万公顷。水资源利用率达到84%。
  新增“三田”面积287.2万公顷,全省“三田”面积累计达到427.2万公顷。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4万平方公里,全省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累计治理面积16.23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减少输入江河泥沙4.5亿吨,就地拦蓄降水径流54.8亿立方米,拦沙效率63%。
  在全省现有森林总面积38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04%的基础上,新增森林面积722.5万公顷。使全省森林面积达到110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定达到24%以上;风沙区农田实现林网化。
  治理荒漠化面积36300平方公里,全省治理荒漠化面积达到38110平方公里。
  治理“三化”草地面积累计达到878万公顷,除去自然退化面积,使全省713万公顷“三化”草地全部得到综合治理。
  新增种草面积630万公顷,全省种草保留面积达到946万公顷。
  新增围栏草地面积(包括更新面积)1578万公顷,全省1606万公顷可利用天然草场全部实现围栏化。
  农业生态县的建设取得全面成效,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分阶段奋斗目标是:
  近期:从现在起到2010年,用12年左右的时间,基本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杜绝滥垦、过牧、乱伐等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加大开发、治理和建设的力度,使之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治理初见成效。
  新增森林面积362.5万公顷,使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到16.4%左右。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不再增加,水土流失的治理有大的突破,治理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面积达到8.43万平方公里。河西等地的沙化面积不再扩大,沙线不再向前延伸,治理沙漠化面积1.83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沙化面积2.01万平方公里,沙产业开始起步,种草458万公顷,种草保留面积达到461万公顷,围栏草地面积312万公顷,初步治理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420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4万公顷,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7.3万公顷;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49%;新修“三田”83.2万公顷,“三田”总面积达到223.2万公顷。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