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交流、合作及相关科学研究;
(六)承办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爱国卫生工作。
爱卫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日常事务。
第七条 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职责,负责本单位承担的爱国卫生管理工作。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爱国卫生工作。
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指导居民委员会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居(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所管辖区域内单位、居民住宅区、村庄、空旷地、水面的爱国卫生工作。
各单位实行爱国卫生责任制,由单位负责人和指定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本单位爱国卫生工作。
第三章 管理与监督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卫生村庄、卫生之家活动,改善城乡卫生环境,提高城乡总体卫生水平。
第十条 实行单位卫生达标制度。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卫生制度,对职工进行爱国卫生教育,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使本单位和指定区域内的卫生达到规定标准。
第十一条 任何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卫生设施,搞好工作场所、家庭卫生和室外环境卫生。
第十二条 各级爱卫会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墟集以及城乡结合部等的环境卫生治理。
第十三条 各级爱卫会应当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组织教师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活动。
托幼组织应当开展卫生知识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城市饮水净化设施建设,饮用水应当达到国家标准;农村根据民办公助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筹集资金,逐步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