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业机械化对外开放力度。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合作兴办农机生产、经营和服务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机具,加快我区农机化发展。
三、依靠科技教育,大力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农机化整体水平
(九)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调整要以发展大型、高效、节能、低成本农机动力为主,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转化;农业机械配置要向畜牧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贮藏、运输、保鲜倾斜。要不断提高机具配套水平,力争大中型机具配套“九五”末达到1:3,2010年达到1:5。今后利用农机更新优惠补贴政策和发放银行贷款及贴息办法,都要引导农机结构调整优化。切实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十)适应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加强农机科研与开发工作,提高农机科研成果转化率。农机科研与开发要紧密结合,满足现代化农业的需要,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出发,开发先进适用的高效、多功能机械和复式作业机具。
种植业重点是开发推广全方位深松技术及机具、联合精细整地作业机具、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及机具、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及配套机具、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及机具、复式作业机具、间作套种及移栽机具、节水灌溉综合机械化技术、玉米、甜菜收获、加工机械化技术、大棚、温室和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废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等。
畜牧业重点是开发推广草原保护、改良机械化技术及配套机械、牧草收获机械化技术、饲草饲料加工调制机械化技术及设施、牛羊暖圈舍饲机械设施、剪毛机械化技术等。
林果业重点是开发推广新疆林果名优特树种的良种培育、管理、采收、加工机械化技术、大棚微型耕作机械化技术及配套机具和设施等。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农用运输配套机具、设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机械要向以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扩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在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综合效益。
促进农机、农艺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农机作业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农机节本增效工程,努力减少作业环节和成本,实现精量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和效能。
(十一)加强农机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素质。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农机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按市场需求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扩大生源,提高教学水平。强化学校初中级技能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县级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是专门培养初级农业机械化技术人才和驾驶员、操作手的基地,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级领导都要关心和扶持县级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要充分重视农机科技与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工作,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十二)提高农业机械完好率。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把提高机具完好率当做重要工作来抓,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切实抓好农机的维护保养和作业季节结束后的检修工作。要认真实施“机具检修合格证”、“农田作业许可证”、“机具操作许可证”、“联合检验”、“田检路查”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断提高机具完好率。力争“九五”末机具完好率达到90%以上,2010年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