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建设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引大济湟骨干灌溉工程、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到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期末治理程度达到65%;平整梯田6万公顷;造林107.5万公顷。2011年到2050年逐步达到规划目标。
规划1998-2010年建设湟水两岸水土保持林、湟水流域水源涵养林、薪炭林工程,湟水流域和黄河干流水土流失治沟减沙骨干工程,16个县干旱贫困山区坡改梯工程,雨水集流工程,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建设,宝库河、西宁南北山综合治理工程、互助等4个水土保持示范县建设、海东草地治理及飞播牧草项目、湟水流域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化隆等6个新能源示范县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沃土工程,青沙山--拉脊山、大坂山、大通河流域、隆务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四营、景阳等20条小流域治理示范点建设,民和峡门西山、乐都马营北山、虎狼沟、平安古城东山、湟中田家寨西山、湟源巴燕南山等贫困山区旱改水工程,湟中拉沙水库、湟水北干渠,石头峡水库工程,大通元山水库工程,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俄博图水库、互助松多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
到2010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5.23万公顷,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万公顷,发展林草灌溉0.8万公顷,坡改梯2.92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78平方公里,治理退化草地52.33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122.9万公顷,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县、农村能源示范县11个,累计示范旱作农业和沃土工程216.7万公顷和54.0万公顷。
(二)长江源头及上游地区
处于长江干流通天河,支流雅砻江源头扎曲、曲科河和大渡河源头的多柯河、玛柯河流域,包括曲麻莱、治多、玉树、称多、班玛、杂多7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乡。长江在青海境内长1200公里,流域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出口径流量占长江径流的25%。林地面积3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草地面积696万公顷。侵蚀面积4.23万平方公里,危险侵蚀面积2.5万平方公里。以风蚀和冻融侵蚀为主,每年向长江输沙量1232万吨,造成长江水量减少,泥沙量增加。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遏制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减少输入长江泥沙量,保护和恢复水源涵养植被。主攻方向是:以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为重点,加强退化草场的改良和建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对倾斜度在25°以上的陡坡,禁止耕作,发展造林种草。
规划1998-2010年,实行围栏封育和轮牧,建设草地26万公顷,改良草地31.7万公顷,造林8.6万公顷。到2010年基本消灭草原鼠虫危害;开工建设长江源头天然林保护工程,通天河--澜沧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大渡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营造水源涵养林15.6万公顷。
(三)草原区
草原区基本覆盖全省。总面积364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5%,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3160万公顷。按照草原生态特点和治理建设区划为青南高寒草地区、环青海湖草地区、柴达木盆地荒漠草地区和东部黄土高原干旱草地区。目前围栏草场仅占可利有草场面积的4.9%、人工种草、改良草场仅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2%、2.5%。草地退化、沙化趋势仍在发展,对牧民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青南和环青海湖地区草地是江河源头产流主要区域,是我国水汽循环重要通道和屏障,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因此,重点保护和建设好这一地区的草地植被,影响巨大。
--青南高寒草地治理区。包括长江源头地区的曲麻莱,治多、玉树、称多、班玛县,澜沧江流域的杂多、囊谦县,黄河源头区的甘德、达日、久治、玛多、玛沁、河南、泽库县,共14个县。草地总面积1462万公顷,海拔在3800-5000米之间,降水量500-780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