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水利基础产业设施建设,确保用于水利基金产业设施建设的贷款计划资金到位。在有偿还能力前提下,各级有关部门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用于水利建设。
国家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粮食自给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各地应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留的公积金,各村组应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本村、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体比例由村、组社员代表会议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第十五条 在洪水灾害频发区的防洪除涝与治理工程,重点干旱缺水地区的水源工程,所在市(地、州)政府(行署)可按项目合理筹集资金。筹集方案须经省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计划和财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加快水利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的步伐。各级政府要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列入本地区水利产业建设计划,并按项目类别安排相应的资金。乙类项目除项目业主自有资金外,国家在更新改造计划的贷款额度中切块安排。水利工程折旧费只能用于还贷和水利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不得挪用。
第三章 收费和价格
第十七条 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取水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缴纳水资源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单位。水资源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在国务院未制定发布之前,仍按《
四川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并适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收取的水资源费要作为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按规定专款专用。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政策中规定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河道采砂管理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费、占用灌溉面积补偿费、占用水域(水源)补偿费、小水费管理费、渔业资源增殖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要加强征收管理,足额到位。以上各项收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合理确定供水价格。新建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要按照满足运行成本和费用、缴纳税费、归还贷款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原有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要根据国家的水价政策的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缴纳的税费的原则,区别不同用途进行成本测算,在3至5年以内调整到位,以后再根据供水成本变化、物价上涨指数情况适时调整。由县级以上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水价。跨行政区域的水利工程由上一级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水价。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价要适当提高。不同行业的供水价格应有所区别。对节约用水的单位可在供水价格上实行优惠政策。
第十九条 水利工程实行有偿供水收费。农业用水按实际用水量收费;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实行计量计收;用户必须按期交纳水费,对超计划用水的要加价收费。新建和更新改造的水利供水工程和取水工程,计量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未实行计量收费的现有水利工程,要尽快安装计量设施。计量设施由供水单位、经营者投资安装并依法接受计量行政部门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