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8.立体种植、养殖生态工程。在水稻主产区实施稻田养鱼、养蟹立体生态工程。主要运用生态学原理,人为地在同一空间将生物种群组建成合理的复合群体,进行混合立体养殖、种植,综合防治病虫害,促进稻田良性循环。稻田养鱼、蟹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长。在水田区推广稻田养鱼、养蟹技术,使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并达到公无害绿色食品标准。到2010年,稻田养鱼养蟹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5%。
  四、辽宁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职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生态环境建设是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影响整个社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范围很广,涉及部门较多,同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各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计划部门组织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制订、实施、修订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项目;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本专业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同时要按各自分工,明确责任,互相协作,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田防护林建设、水源涵养林建设、水土保持建设、防风固沙建设、草原草场改造建设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财政、金融、科技、资源管理部门要在资金投入、科研项目开发、土地资源整治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投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多学科多部门,需要有系统完善的理论来指导,成熟的配套技术来支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要以科技为先导,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建设新技术、措施和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科学成果的研究与示范推广要给予重点扶持,抓好建平、彰武两个国家级生态环境建设县的建设,扩大昌图、大洼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的建设成果,继续选择地域特征明显、区域代表性强的地区实施对生态环境科研成果进行实验、示范和比较,总结经验,择优推广,以利科研成果及时、迅速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促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应注意汲取国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法规体系。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建设更为重要,为使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必须在加强领导、依靠行政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不断调整与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监督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保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顺利进行和建设成果能够发挥作用。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资源与环境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与实施办法,保护生态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