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切实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河北省担负着为京津地区“防风、阻沙、保水”的重任,其生态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首都的环境质量。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计划、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畜牧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要把治理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制定科学的规划,并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任接一任、一代传一代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河北大地。要加强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建设事业中。
  (二)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荒山、荒坡、荒滩、荒沙,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改革“四荒”治理开发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治理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根据“谁治理、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切实保障投资治理开发者的合法权益。要大力推广“四荒”和小型水利工程的拍卖、租赁、承包,引导农民群众、企业、社会团体,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集资投工投劳等形式进行“四荒”、山场和土地开发,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允许打破行政界限,进行区域治理和规模开发;允许各种经济成份,以不同的投资形式购买“四荒”使用权;允许“四荒”使用权一定50年或更长时间不变;允许使用权继承和转让。国家建设征用“四荒”地时,必须与承包治理者协商,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对治理成果给予补偿;严禁以非法的形式和不良目的获得“四荒”地的使用权,对买而不治或买后乱垦者,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收回使用权,并予以惩罚。
  (三)依靠科技、科学治理。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必须与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推广一批适合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造林、种草、节水、旱作等先进适用技术,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高开发治理的科技含量,增强治理的科学性。要发挥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研究解决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中的技术难题,集中力量对建设生态农业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协作与攻关,鼓励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要注重人才培养,尽快在全省广大地区培养出一大批懂生态、会建设的技术人才,培养出一支建设生态环境的农民大军。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