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布局和近期治理的重点县。根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不同,全省分4个重点治理区,规划出近期治理的40个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各地要结合本地的特点,选准突破口,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1、坝上风蚀区:坝上地区总面积约1.61万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3200平方公里,是京津冀三省市的主要风沙物源区,也是全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突出特点是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草场退化,超载过牧。要积极发展防护性林业、商品性牧业、自给性农业,实行林牧农相结合,建设高效草原生态系统,完成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设400万亩,逐步向以牧为主的方向过渡。1999-2005年计划水土流失面积7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合格面积600万亩,完成坡耕地治理60万亩;2006-2010年计划治理8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合格面积420万亩,完成坡耕地治理102万亩。规划近期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为“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围场、丰宁。
2、冀西北间山盆地严重水土流失区。该区总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600平方公里。是京津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点,分区施治。深山区坚持以林为主、林牧结合的发展方针,搞好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和草场建设。逐步恢复森林植被;浅山区进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搞好坡改梯、旱作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水土保持林,治理水土流失;河川地区要大力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1999-2005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合格面积580万亩,完成坡耕地治理105万亩;2006-2010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合格面积400万亩,完成坡耕地治理145万亩。规划近期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为:怀来、涿鹿、崇礼、赤城、万全、阳原、蔚县、怀安、宣化。
3、燕山水土流失区。燕山山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环绕京津,总面积5.22万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8400平方公里,是滦河、潮白河等河流的发源地,是京津两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突出特点是,水旱风雹灾害交替发生,生态环境仍在恶化。要以发展经济林建设优质干鲜果品基地为重点,大搞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农林牧渔协调发展。1999-2005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合格面积640万亩,完成坡耕地治理100万亩。2006-2010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合格面积440万亩,完成坡耕地治理160万亩。规划近期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为:兴隆、滦平、承德、宽城、隆化、青龙、迁安、迁西、遵化、平泉。
4、太行山水土流失区。太行山山势陡峭,沟谷纵横,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3500平方公里,是贫困人口聚居区,是省会及河北平原主要的水源区,也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要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水、保土为基础,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实现生态良性循环。1999-2005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合格面积900万亩,完成坡耕地治理150万亩;2006-2010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合格面积660万亩,完成坡耕地治理178万亩。规划近期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为:邢台、涉县、武安、临城、赞皇、平山、灵寿、阜平、涞水、涞源、易县、井陉、行唐、满城、沙河、磁县。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