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6、合理开发保护草场资源,发展生态型畜牧业。要把畜牧业发展与草场资源的培育和保护结合起来,以“高产、优质、高效、节粮”为出发点,保护、建设并多层次开发利用饲草资源,最终实现草畜平衡、畜产品产量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快草场建设,遏制草场退化,防止草场沙化。重点抓好坝上“三化”治理工程、燕山和太行山水土保持种草养畜工程、开发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建好草场牧区开发示范项目。到2005年,使坝上人工及半人工草地总保留面积达到1200万亩,草畜基本趋于或达到平衡;燕山、太行山各县每年种草15万亩,飞播5万亩;平原农区利用低产田、荒地种植优质多年生牧草,商品草产量达到20万吨,利用冬春闲置耕地每年推广种植20万亩冬牧70黑麦草;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每年利用秸秆500万吨,基本控制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局面。到2010年,每年种草280万亩,草地改良350万亩,草地围栏150万亩,建设草产品基地50万亩,提供商品草25万吨,发展冬闲地种草50万亩,全省处理秸秆总量达到1800万吨,处理率达到40%左右,秸秆处理量达到2700万吨以上,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
  7、保护渔业资源,发展生态型渔业。要坚持“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方针,以发展养殖为重点,不断提高沿海滩涂、浅海和内陆水域渔业开发利用程度和水平,完善各类渔业法规,实现渔业资源的保护法制化,使渔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到2005年,利用“三荒”资源开挖和改造低产渔池15万亩,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达到40万亩,发展网箱养鱼面积达到1200亩,发展围栏养鱼达到15万亩,增殖大银鱼达到60万亩,发展名特优养鱼5万亩。到2010年,利用“三荒”新挖和改造低产渔池20万亩。发展稻田养鱼50万亩,网箱养鱼1500亩,围栏养鱼5万亩,增殖池沼公鱼、大银鱼70万亩,增殖滤食性鱼类30万亩,发展名特优养殖10万亩,建设水域、水质监测站13个。
  8、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防止和治理污染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要以实施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为契机,把治理环境污染与建设生态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真贯彻《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和《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把治理水污染、农药、地膜污染作为重点,坚决控制污染的蔓延。进一步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关停取缔、综合治理一批污染严格的乡镇企业,搞好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使污染得到集中治理。到2000年全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内,超标工业企业治理达标,重点城市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滦河、洋河等6河段去污还清,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石家庄、秦皇岛两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其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5%以上。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所有河、渠、淀、库的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要重视农膜、农药、化肥的污染问题,加快环保型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引进和推广,防止造成新的污染。要加快生态环境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