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一区两带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交通主干道的集聚辐射功能,把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加快国家级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重点开发之江区块,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科技工业新城。以杭宁温等大中城市为依托,构筑高速公路沿线和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在有条件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市总体规划工业用地范围内,创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和项目认定工作,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新技术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二、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力度。各级财政要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扶持资金。各级各类金融机构要努力扩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规模。计划、金融和证券管理部门要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地方企业债券、股票。积极探索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以股份制形式组建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多渠道广泛筹措高新技术风险资金。引进国外高新技术风险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不断扩大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规模和效益。
(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型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中小型企业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技术依托。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院所,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充分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作用,加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进一步推行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共同研究开发高新技术。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进入或转变为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开发优势,使其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同时加强与全国其他高校和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办好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积极鼓励并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开展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加大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吸引国外、境外的大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到我省进行风险投资,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使其成为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八)建立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保证体系。实行引进、培养和使用并举的方针,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灵活措施,鼓励、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向国内外引进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抓紧实施“151人才工程”,加快培养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特别是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经营管理人员加强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推行技术入股,在工资、奖励、住房等方面进一步向科技人员倾斜,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有利于优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