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国内各主要城市及省内各大商场的商品供求信息和商品价格、商品批发、商函交换、商业运输、货运跟踪、库存及商检、商业税收等信息,建立相应数据库。在批发业、配货中心、运输业实行条码自动化管理,通过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全省性的商贸、海关、商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报关、外贸、税收、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分销等商业服务的标准化和电子化,逐步扩大电子数据交换(EDI)的使用领域。
(四)农业信息综合应用系统
建立农、林、渔、水利等数据库,其中有农业生产信息、市场信息、资源与环保信息,农民收入与消费信息,农业科技和水产养殖、加工信息等。这类信息主要用于建立与农业相关部门的横向交流和开展农业生产的预测、监测、预报、预警,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五)国土整治和防灾减灾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土地、水、矿产、生物资源和气象、人口、环境、地理、城市规划和管理等动态数据库,用于各类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方案。
(六)科技、教育信息系统
科技信息系统主要收集适合浙江科技、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科技信息,建立浙江特色的数据库,其中有浙江的科研成果、新产品、新技术、在研项目、技术引进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的科研文献资料,以用于我省的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新技术转让、成果鉴定和推广、专利申请和技术引进等。
教育信息系统主要收集电子教材、图书资料和招生、毕业生分配等信息,以用于远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社会公众服务和教务管理、教学研究等。
(七)文化、卫生信息应用系统
以现有图书馆为基础,利用省内互联网提供书目查询、全文检索、电子浏览、图书采编和电子出版发行及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等服务;卫生信息系统利用分布式的信息网络,在收集卫生系统人才、医学科技、专家门诊、医疗服务供需、病历共享、全省急救、远程就诊和会诊等方面开展计算机应用,提高我省现代化的医疗水平和向社会提供电子化的医疗信息服务。
(八)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省、市(地)、县多级保险机构和相应的各类保险业务数据库,通过库内数据分析,正确反映社会各行业不同所有制单位的经济活动、职工的流动、劳动力市场、待业情况和离退休人员的待遇等,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社会保障走向社会化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导航作用。
(九)公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公安所需的各类数据库,包括常住、暂住人口库,刑事案件数据库,治安、交通、消防管理信息库和全省公安机关人事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人口管理、刑事案件分析、交通事故处理和消防监督,同时在部门内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系统的建立,使我省公安机关更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
(十)企业信息应用系统
建立全省一定规模企业的数据库,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资信等级和资产财务、经济效益、企业需求(技术、原材料、市场合作)等基础信息;建成各行业企业通用管理信息系统(MIS)以利于企业管理和调整结构,为企业走向市场、搞活流通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利用省内互联网宣传企业产品和结合全省商贸流通信息网络,实现产品供求、价格、运输、仓储、资金结算的网络化。
(十一)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为公众服务的多种信息库,如医疗指南、生活顾问、文化体育、电子图书馆、旅游项目、婚姻介绍、交通实时信息(民航、铁路、公路、水路)、时事新闻、劳务需求、家庭服务、影视节目、气象预报、教育、购物等,让公众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方便地检索和向社会发布信息。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应用和需求;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种渠道吸引资金,加大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要规范数据库建设的标准,注重数据库的质量,增加数据库的种类,扩大数据库的规模;要鼓励社会各界充分利用国内外和我省现有的各类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加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商品化、社会化、网络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