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糖业改革步伐稳定制糖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糖业改革步伐稳定
 制糖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
 (云政发〔1998〕218号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八日)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蔗糖业是我省的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目前,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约350万亩,有机制糖企业87家,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仅次于广西和广东,是全国食糖生产的第三大省。1997-1998榨季产量达126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蔗农种蔗收入20亿元。蔗糖业已成为蔗区农民脱贫、地方财政增收、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为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全国食糖产量大幅增加,达815万吨,我省今年糖产量也比上增加15万吨。市场供大于求、产大于销的矛盾突出,导致糖价持续下跌,大部分制糖企业亏损。同时,糖厂库存量过大,资金压力加剧,严重损害了制糖企业的利益,影响了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直接危及地方财政收入,全省糖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形势十分严峻。究其原因,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为稳定全省蔗糖生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结合我省实际,对我省糖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作如下通知:
  一、总结经验,认真推行“四三”发展战略
  根据当前市场变化情况及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各地政府的制糖企业要认真总结经验,在新的产销形势下,认真推行“四三”发展战略。
  1.实行“三控制”。一是严格控制甘蔗种植面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销量,确定全省甘蔗种植面积,不能再盲目扩大种植。目前,甘蔗种植面积应严格控制在350万亩。在搞好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对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可予以适当照顾。同时,要配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采取措施,引导蔗农种植其他作物,或从事养殖业及第三产业。二是严格控制甘蔗上山。要改变荒山坡地粗放种蔗的现状,严禁毁林种蔗,逐步退蔗还林。三是控制与有加工能力。全省今年不再新建糖厂。有关部门要制定糖企业的最低综合控制指标,低于该指标的企业,不得改、扩建,不准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2.实现“三提高”。一是努力提高单产。更新甘蔗品种,推广科学种蔗新技术,加强糖料基地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布局上逐步做到集中连片、集中管理,在保证甘蔗种植总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单产来保证甘蔗供给。二是提高含糖量。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鼓励省内外科研部门培育高含糖且性状稳定的良种甘蔗,引进推广国内外甘蔗新良种。三是提高出糖率,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消耗,提高出糖率,以降低生产成本。
  3.坚持“三依靠”。一是依靠科技。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蔗糖精深加工,提高企业技术进步的实力和水平,走出具有云南特色的科技兴糖之路。二是依靠管理。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改变粗放经营的局面,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三是依靠挖潜。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引进关键设备,进行挖潜改造,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