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对涉及国计民生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购销进行限制;以及为防止疫情、病虫害传播,临时限制特定商品地区间的流通,不属前款禁止的行为。
  第十二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旅游、考察等非财物方式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第十三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自己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或者对商品的价格、质量、制作成分、制作方式、性能、用途、产地、生产者、重量、含量、数量、有效期限、使用方式、知识产权状况、经营状况、销售服务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前款所称其他方法,主要是指下列行为:
  (一)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或者进行使人误解的虚假现场演示和说明;
  (二)印制、张贴、散发、邮寄使人误解的虚假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通过公共传播媒介作使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报道;
  (三)在经营场所内对商品作使人误解的虚假文字标注、说明或者解释。
  新闻单位及其工作者不得对经营者或者商品作虚假宣传报道。
  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以下列形式进行价格欺骗,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权益:
  (一)谎称降价,或者使用引人误解的模糊语言文字或者其他形式表示价格;
  (二)对同一商品使用两套价格,低价报价,高价结算,或者在明示的商品价格之外增加收费;
  (三)利用计量器具作弊,使商品的结算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而影响商品的明示价格;
  (四)其他价格欺骗形式。
  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自身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第十五条 经营者不得有下列有奖销售行为:
  (一)谎称有奖,或者对所设奖项的种类、中奖概率、获奖方法、获奖金额、开奖日期等作虚假表示,以及让内定人员中奖;
  (二)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者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者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入市场;
  (三)利用有奖销售手续推销质次价高商品;
  (四)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以物品或者其他方式作为奖励的,其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
  第十六条 经营者不得以下列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