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年改革脱困措施和1998年工作安排
要实现上述目标,三年改革和脱困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分阶段予以突破。1998年是实现三年目标的第一年,必须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全力攻坚,争取综合整治54户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见附件一);使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的数量下降到260户左右。具体工作是:
(一)总结试点,全面启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继续推进62户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并按照我省试点工作阶段目标要求组织对试点企业的检查验收。同时,1998年再重点抓好50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见附件二)。为配合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脱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1998、1999两年上市规模要用于支持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优势企业,上市所筹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兼并重组或技术改造,鼓励上市企业兼并亏损、困难企业。
(二)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打好三年改革和脱困第一仗。 纺织工业是安徽传统支柱产业,目前最困难、亏损最严重、涉及职工较多。因此,以纺织行业为重点,实现三年扭亏为盈的目标,对整个工业企业改革和脱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纺织行业脱困,关键是要实现压锭减员。要在已压锭的基础上,确保1998、1999两年再压缩淘汰28万锭,在其中1998年要压缩14万锭,分流职工1万人,减亏1亿元以上。压锭改造要与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结合,加大兼并破产力度;试点城市兼并破产、减员增效政策继续向纺织行为倾斜,切块分给试点城市用于纺织行业的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规模不低于上年水平。要加快培育纺织企业集团的步伐,以淮北、安庆和省纺织总会直属企业为基础,积极组建几个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机制新、创新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实现我省由纺织资源大省向纺织服装加工强省转变。
(三)进一步加大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力度。 根据国家的总体安排,在1998年兼并破产、减员增效计划中,预计我省有10亿元左右的规模。全省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协调小组,将集中掌握部分规模,用于解决一些重大兼并破产项目和特困行业的问题。预计当年实施兼并、破产、减员增效的企业约65户,涉及大中型企业兼并破产约30户。要以企业兼并、收购为重点,促进资产流动和重组。要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产权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
认真组织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计划三年内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分流2--30万富余人员,基中1998年分流6--8万人。要完善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在职职工最低工资保障线、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完善劳动力市场,对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培训。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拓宽再就业门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下岗职工举办私营、个体企业,开拓家庭服务业。
(四)推进抓大放小,促进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抓大”方面,重点抓好56户扶优扶强企业和15家省级重点企业集团,并将扶优扶强企业扩大到100户,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引导优势企业实行强强联合,争取有所突破,形成几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使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迈出大的步伐。“放小”方面,要总结近两年来各地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实施责任,加大力度引导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健康发展,同时研究制定对小企业的支持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小而“新”的技术改造项目,建立相关的服务体系。要坚持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突破所有制结构的限制,大力发展混合制经济,对非重点、非关键领域的中型企业,参照“放小”的办法进一步放开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