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奋斗目标
(五)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标准: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以上。要达到这个标准,应按照“四个一”的要求,为贫困户创造稳定地解决温饱的基础条件。即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贫困户人均有半亩至一亩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户均有一亩找钱地或人均有20株以上果树的小果园;户均有一项养殖业,或其他家庭副业;户均向乡镇企业或发达地区转移一个劳动力。
贫困区县要摘掉贫困帽子,必须使90%以上的贫困户达到上述标准的要求。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使90%以上的户能饮上清洁水。
2.实现95%的贫困乡镇和主要商品生产基地通公路。
3.实现贫困县程控电话改造率和乡镇通电话率达到100%,并积极向村级扩大通讯网络。
4.改善贫困地区的供电设施和线路,消灭无电乡镇,使多数贫困村、贫困户用上电。
(七)改变教育卫生落后状态。
1.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
2.大力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使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
3.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防治和减少地方病,预防残疾。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4.积极发展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提高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活水平。
5.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0%以上。
(八)努力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
1.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结合村镇建设,逐步在贫困地区建设居民点。
2.基本消除无房户和危房户。
3.消除人畜混居状况,使贫困户实现人畜分居。
三、脱贫规划
(九)全市21个贫困区市县,应在1999年底前全部成建制地实现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其具体时间安排是:1997年达标的有5个,即龙宝区、南川市、忠县、黔江县和潼南县;1998年达标的区县有9个,即云阳县、天城区、五桥区、石柱县、秀山县、奉节县、开县、李渡区、枳城区;1999年达标的县有7个,即武隆县、丰都县、城口县、巫溪县、巫山县、彭水县、酉阳县。
(十)全市248个特困乡镇和2414个特困村,应随所在贫困区市县成建制脱贫时,一同基本实现成建制脱贫。在此期间,极个别特困乡镇和极少数特困村,确难实现上述要求的,至迟必须在2000年底前实现成建制脱贫。
(十一)解决全市366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应本着先易后难,先多后少的原则进行,先解决条件较好的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然后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确保到2000年基本解决所剩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