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下放权力、加快区市县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市级各部门下放的权力4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要用改革的办法放开搞活市里下放的国有小企业,力争年内50%以上企业完成改制工作。在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大力非国有经济,制定加快个体私营经营发展的政策,培植一批规模较大的民营骨干企业。稳定完善发展农村经济的各项政策,推进土地、小型水利设施和塘堰等使用权有偿转让,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扩大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认真搞好第一次农业普查工作。
6.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建基地、立支柱,逐步形成区域经济特色。加强贫困地区基础建设,年内解决70万贫困人口吃水和3.5万户人住房问题。大力推进科教扶璺,抓好青壮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强领导,抓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做到领导联系到村,对口帮助到村到户,确保黔江、秀山、忠县、龙宝、南川等五个区市县153万贫困人口成建制脱贫。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工业调整改造和发展
7.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来渝视察的重要指示,理清工业改革思路,制定好重庆工业调整改造规划。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三改一加强相结合,争取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拓展市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工业总产值完成1421亿元,增长18%,国有工业实现利税增10%,亏损额下降10%,产销率达到96%以上,综合效益指数提高3个百分点,努力使重庆工业调整改造迈出坚实的一步。
8.按照“壮大支柱产业,加强优势行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拳头产品,支持骨干企业”的思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施名牌战略和集团化战略,突出抓好汽车摩托车、化工、冶金三大支柱产业,扩大规模效益,今年三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积极培育发展机电设备、电子信息、食品、玻陶、建材和日用化工六大优势行业,力争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重点支持发展市场占有率高的汽车、摩托车、优质铝材、中小轮发电机、柴油机、仪器仪表、啤酒、烟草、卫生陶瓷、奥妮、牙膏、洗衣粉、兆瓷、西药、中成药等34个名牌拳头产品。重点抓好长安、嘉陵、建设、庆铃、重烟、重啤、隆鑫等56户企业,组建和扩大摩托车集团、微型车集团、轻型车集团、黑色金属集团、烟草集团等12家大型企业集团。
9.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技术改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力量解决“八五”技改完工未投产达产项目存在的问题,使其尽快发挥效益。抓紧启动国家已经批准、资本金和其他建设条件基本落实的“九五”技改项目。争取全年新开工技改项目100个,完成200个技改项目和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