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军队转业干部应当妥善安置,认真培训,合理使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都应积极接收、妥善安置转业干部和随调家属。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组织、人事部门统一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并按照国家规定,落实军队转业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对无故拒绝接收安置的单位,要追究其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十七条 各单位要从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承担当地人民政府分配的城镇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志愿兵的安置任务。对拒不接收安置人员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生活补贴,直至上岗工作。
第十八条 积极做好农村军地两用人才的开发使用工作。用人单位从农村招聘职工,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农村退伍义务兵。
第十九条 转业军人、城镇退伍义务兵的军龄,连同待分配时间,一同计算为连续工龄,并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享受与本单位其他干部职工同等待遇。
第二十条 两地分居的现役军人配偶,有关单位应在工种等方面给予照顾,按规定到部队探亲时,所在单位应优先安排假期,报销路费。探亲期间,工资、奖金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第二十一条 现役军人的子女入学入托,义务教育阶段应当按照就近的原则优先安排,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确有困难需在学区以外入学入托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学校、幼儿园应当予以接收。
第二十二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移交地方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安置和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的接收工作,对需要建房用地和购房的,应当优惠优先办理,并按规定免征军队离退休干部建房的各种费用。移交地方的军队离休干部(及其无工作的直系亲属)、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职工的医疗,纳入安置地区医疗体系,实行统一管理,超支费用由当地财政酌情优先安排。军事离退休干部按规定随迁的家属、子女工作安排、子女的转学入学,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大力支持并予以落实。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统筹工作。在农村,统筹优待金在农民承担的乡统筹费优抚项目中列支,由乡镇管理;在城镇,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其标准由各地、市、州自定,各级民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省、市、县都要通过社会捐赠和赞助等方式筹集拥军优属保障资金,统筹优待金和拥军优属保障资金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