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专业规划主要指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城市道路规划,城市河湖水系、江河岸线、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保护和园林绿化规划,城市水源保护和洪水规划,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规划,城市能源、电源、供热、供气和电网规划,城市邮电、广播、电视和无线电收发讯区规划,城市防灾、防洪、排涝。
防止滑坡和泥石流、抗震、人防、消防规划,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十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中各项专业规划由有关部门编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统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六条 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必须按规定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七条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外商投资区、开发区、加工区、开发经营成片土地,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外、可能形成新城镇的,或者由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布局可能形成新城镇的,必须同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和相应的图纸,并附有基础资料汇编。
第十九条 大城市、中等城市应编制分区规划,小城市因地形造成特殊布局结构的,可以编制分区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分区内的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规划安排,作为建设项目选址定点和编制详细规划的依据。
第二十条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对建设区段内各项建设作出具体布置,确定各项建设的用地范围,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控制性指标和各项建设的控制性指标,提出城市设计要求,进行工程管线综合和竖向设计,制定实施规划的管理措施。
城市详细规划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分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建设项目未落实的地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用作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控制和引导城市各项建设,或者用于指导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于城市综合开发地区的规划管理和各项设计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城市规划批准的,审批机关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技术鉴定,并形成书面意见。
第二十二条 城市规划审批按
《城市规划法》第
二十一条执行,其中拟设市的城镇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区、开发区、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成片土地开发项目、旅游度假区等城市规划或开发规划,由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