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领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后,满6个月尚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者停止业务活动满1年的,视同终止业务活动。
事业单位办理注销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一)申请注销登记报告;
(二)具有法律效力的债权债务清结证明;
(三)其他必要的文件、材料。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注销之日起终止。
登记管理机关对核准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应当收缴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的正本和副本,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以及财政、税务、工商、公安、物价、统计、技术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设立、注销,或者变更名称、职责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由登记管理机关发布登记公告。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行年度检验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年度报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正本和副本等材料,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检验。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对事业单位登记的主要事项进行审查。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和《事业单位登记证》,由省登记管理机关统一印制。
事业单位遗失《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应当在原登记公告的报刊上声明后,方可申请补领。
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在申请办理刻制公章、设立帐号、银行贷款、税务登记、工商注册、收费许可、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人才招聘、车牌验证、工资基金、代码证书等手续时,应当出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相关单位应当予以审验。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停止活动,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以警告、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对负有责任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