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地块分布状况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改变原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三章 保护
第十四条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设立非农业开发区和工业小区。
在基本农田内,不准建窑烧砖、建房、建坟;不准擅自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不准向基本农田内倾倒垃圾、渣土和排放工业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
第十五条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需要征用、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向所在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取得省土地管理部门签署的《基本农田转用规划许可证》后,经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超过500亩的一级基本农田,经省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六条 征用、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除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外,还应按“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按实际用地面积缴纳基本农田造地费。占用一级基本农田的,每平方米10至20元;占用二级基本农田的每平方米5至15元。占用其他耕地的,按每平方米2至10元缴纳耕地造地费。
造地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收取,并组织基本农田的复垦和开发。
第十七条 省、市州(地区)、县(市、区)应建立基本农田开发建设专项资金。基本农田开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由造地费、土地闲置费、国有土地荒芜费、耕地占用税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金构成。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农田的开发、复垦和中低产田的改造。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基本农田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零星居民住房,要按村镇建设规划,有计划地拆迁。腾出的土地可优先安排给被拆迁者复垦耕种。
第十九条 承包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弃耕一年以内的,由发包单位限期恢复耕种或促其转包;超过一年的按同类农田产值的2倍收取土地荒芜费;两年以上仍不耕种的,由发包单位收回其承包经营权,重新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