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会计核算
第十九条 下列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
(五)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第二十条 各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
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帐簿,取得或填写会计凭证,进行登帐结帐,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前后各期一致。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对资本、基金、收入、费用、成本的核算,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在法定帐册以外设帐或保留帐外资金,不得隐瞒、截留、拖欠应缴财政收入。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办理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事项,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合法的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毁灭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不得提供或者出具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统一的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管理等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和核算。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保证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相符。
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空白现金收支凭证、空白银行转帐凭证以及有价证券等应当定期进行清查核对。债权、债务应当及时清算。
每年财务决算前进行全面的财产清查,并按国家统一规定处理盘盈、盘亏资产。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成本核算的规定计算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定额成本、计划(预算)成本代替实际成本,不得任意调整成本。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应当根据国家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