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条 捐赠的救灾救济物品依法应当办理有关进口手续的,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民政部门接收的救灾救济款物,必须办理接收登记手续,为捐赠者开具接收凭证。
第三章 发放使用
第十一条 各级民政部门接收的救灾救济捐赠款物,由接收单位根据灾民的受灾情况和贫困人员的贫困状况,在征求计划等有关部门意见后,拟定预分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二条 救灾救济捐赠款物的发放对象包括:
(一)捐赠者指定的捐赠对象;
(二)农村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受灾户、贫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
(三)城镇灾民中的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居民;
(四)城镇灾民中无自救能力的生活困难职工;
(五)其他应当救济的组织和个人。
第十三条 民政部门接收的定向捐赠的救灾救济款物,由受赠者所在地的民政部门组织,向捐赠者指定的捐赠对象发放。
第十四条 非定向捐赠的救灾救济款物,按下列规定组织发放:
(一)发放给农村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受灾户、贫困户、五保户以及优抚对象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发放;
(二)发放给城镇灾民中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居民的,由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发放;
(三)发放给城镇灾民中无自救能力的生活困难职工的,由当地民政部门委托的有关组织负责组织发放。
第十五条 救灾救济募集物品在接收、仓储、消毒、整洗、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必要费用,由当地财政部门负担。
第十六条 救灾救济捐赠款物,一律不得用于购买或折换通讯设备、交通工具。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当地民政部门备案:
(一)政府各部门承包扶助灾区、贫困地区捐赠的款物;
(二)受赠者直接接收的救灾救济捐赠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