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条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第十六条 投标者不得采取下列手段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的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一)互相串通,共同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
(二)互相约定,在类似招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者低价位中标;
(三)对标价之外的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其他竞争对手。
第十七条 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采取下列不正当竞争手段串通投标,排挤其他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一)招标者在公开开标之前,开启标书或者将招标底价泄露给投标者;
(二)招标者在要求投标者就其标书澄清事项时,故意作引导性或者提示性提问,以促成该投标者中标;
(三)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公开投标时压低标价,中标后再给招标者额外补偿;
(四)在招标过程中其他营私舞弊行为。
第十八条 经营者在从事交易时,不得实施下列行为妨碍公平竞争:
(一)胁迫他人同自己交易;
(二)迫使他人之间进行交易;
(三)迫使竞争对手回避或者放弃与自己进行竞争;
(四)妨碍他人之间建立正常的交易关系。
第十九条 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二十条 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欺骗性有奖销售:
(一)谎称有奖;
(二)采取不正当手段让内定人员中奖;
(三)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和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做虚假表示的;
(四)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者将不同金额的奖品不同时投放市场;
(五)其他欺骗性中奖销售行为。
经营者不得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第二十一条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采取下列限制公平竞争的行为:
(一)限定消费者只能购买或者使用其提供的或者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而不得购买或者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