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遵守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权益保护和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规定的情况;
(八)遵守职业技能开发规定的情况;
(九)社会劳务中介机构、社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
(十)承办境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公民个人出境就业的机构遵守有关规定及其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劳动监察采取日常巡视监察、定期检查、重要案件专查等方式。
第四章 劳动监察管辖
第十五条 劳动监察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六条 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监察管辖的范围是:
(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劳动监察事项;
(二)省人民政府和上级劳动行政部门交办的劳动监察事项;
(三)认为需要由本部门管辖的劳动监察事项。
第十七条 州(地、市)、县级劳动行政部门管辖本行政区域内除由省劳动行政部门管辖之外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第十八条 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对自己管辖的劳动监察事项,可以责成下级劳动行政部门处理。
下级劳动行政部门对其管辖的劳动监察事项认为案情重大需要上级劳动行政部门管辖的,可报请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处理。
第十九条 劳动行政部门在监察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建议有处理权的行政机关处理。
第五章 劳动违法案件的立案和处理
第二十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检举、控告和发现的违法行为,经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立案。
(一)有明确的当事人;
(二)有具体的违法事实;
(三)依照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
(四)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
第二十一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立案的违法案件,应自立案后3日内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可在接到通知后5日内书面陈述意见。未在期限内提出陈述意见的,不影响案件的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