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治理所种植的林木及其果实,归承包者所有,因承包治理而新增加的土地,由承包者使用。
国家保护承包治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承包治理合同有效期内,承包人死亡时,继承人可以依照承包治理合同的约定继续承包。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水土保持。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
水土流失责任明确、地形条件适合独立或联合治理的,由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按照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自行或联合治理。
水土流失责任不明确、地形条件不适合独立或联合治理的,或者受技术、人力等条件的限制,不便自行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可以将防治费用交给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其代为治理。防治费用的缴纳标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自行治理或联合治理的,应当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的预算,将防治费用专户存入农业银行,由银行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使用。
第三十条 水土流失防治费用必须用于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不得挪作它用。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当对水土流失防治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其专款专用。
第三十一条 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
第三十二条 各类水土保持设施,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组织施工。国家资助治理的重点水土流失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当设立标志。
第三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扶持营造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进行更新采伐时,可以从林木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土保持,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四条 依照
《水土保持法》和本办法规定,在水土流失地区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试验场地、种植的林草以及其他治理成果,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随意占用。因生产和建设活动确实需要占用的,必须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实际价值给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