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负责水土保持有关的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凡另设水土保持工作机构的县(市、区),由水土保持工作机构行使
《水土保持法》和本办法规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职权。
乡(镇)的水土保持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日常工作由乡(镇)水利(水保或水产)站负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该项资金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逐步增加。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有计划地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年度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计划,并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实施。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网络,提高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水平。
第九条 在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预防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植树造林,鼓励种草,并有计划地进行封山育林育草,保护植被,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禁止毁林开垦、破堰种植和放火烧荒。
第十一条 在山区、丘陵区饲养牲畜,应当改变野外放牧的习惯,实行圈养。
第十二条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可以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小于二十五度的禁止开垦坡度,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禁止开垦陡坡地的具体范围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本办法施行前已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期限,逐步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第十三条 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集体所有的荒坡地的,须向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该主管部门发给开垦荒坡地批准书后,方可开垦。
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国有荒坡地的,必须按前款规定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土地开垦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