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辽宁省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失效]

  禁止夜间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等控制区域从事产生严重噪声污染的作业。特殊情况需要连续作业的,应经环保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石油勘探开发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放射性物质、剧毒化学品,防止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十五条 石油勘探开发单位应当加强石油运输管线和储油设备的巡查、检测、维修。采取有效的防腐、防裂措施,防止渗漏、溢流事故发生。
  发生井喷、管道破裂或者穿孔等突发性事件时,应当采取应急措施,排除故障,防止污染面积扩大;落地油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回收,回收时不得扩大污染面积。
  石油勘探开发运输中,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封闭措施,防止石油泄漏、溢流;严禁运送石油或化学药剂车辆随地排放残液。
  第十六条 石油勘探开发单位在生产活动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饮用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渔业养殖区、盐业生产区等特殊保护区域不受污染和破坏。
  第十七条 石油勘探开发单位对生产活动中因钻孔、挖损、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应当及时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
  第十八条 石油勘探开发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办理排污许可证。
  第十九条 石油勘探开发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向市以上环保部门缴纳排污费:
  (一)存放泥浆造成渗漏、流失的;
  (二)井喷、管线穿孔造成的石油污染,在规定时间内未清理完的;
  (三)原油或化学药剂落地,污染地面的;
  (四)排放天然气、伴生气污染环境的;
  (五)在居民区内钻井、采油等产生的噪声超过排放标准污染环境的;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情况。
  具体征收标准国家未作规定的,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应当上缴财政,具体使用办法按国务院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石油勘探开发单位发生污染事故,必须采取措施处理,控制事故范围,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损害的单位和个人,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环保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报告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及损害程度,接受调查处理。重大事故应在4小时内报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