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劳动权益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为妇女提供就业服务。
各单位在录用职工和实行劳动制度改革中,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和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歧视、排斥女职工或提高妇女的录用、劳动组合标准。
企业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剥夺女职工的劳动就业权利。
第十七条 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其晋级、晋职不受影响;所在单位不得违法解除其劳动合同,不得扣发、降低其工资和取消福利待遇,不得转为待聘、编余人员;不得安排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禁忌的劳动。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发展生育保险事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制度。
第十九条 各单位在分配住房、集资建房、动迁分房和福利待遇方面,必须坚持男女平等,不得对妇女做出歧视性的限制。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定期对女职工进行妇女病的普查。
县、乡人民政府、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发展妇幼保健事业,为农村、牧区妇女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农村、牧区妇女病的普查和治疗。
第二十一条 女职工较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妇幼卫生保健设施,改善妇女卫生保健条件。
第二十二条 禁止招收、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女工。
第二十三条 保障劳动妇女的休息权。任何单位不得侵占其法定的休息休假时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章 财产权益
第二十四条 保障妇女享有的与男女平等的财产权利。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不得以劳动收入少、无劳动收入或其他理由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
第二十五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